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策略探析——以阿旺镇木多村为例

2023-03-15


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庄进行发展建设的指导依据,但在目前编制的村庄规划中,常常出现空喊口号、项目雷同、规划方案不全面等问题。基于此现象,本文以阿旺镇木多村村庄规划为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五个方面进行探析,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做到用地落实、项目落地,以期通过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该村庄的规划策略,为同类型的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作者:韩璐 李星余


1.木多村基本情况

1.1村庄资源特征

木多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距阿旺镇镇政府驻地20.4公里。村内辖15个自然村,属典型的高山气候,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3400米,最低1540米,高差较大。东川铁路与功东高速从村域东部穿过,但受地形影响,未与村内道路发生联系,对外交通较为不便。

木多村主要民族为彝族、汉族,是阿旺镇彝族文化的起源地,也是阿旺彝族人口最多的村庄,有着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有羊毛衣服、麻线裙子、唢呐制作等彝族技艺;有火把节、斗牛节等彝族节庆活动;还有彝族银饰制作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域西北部为小海草山,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有独具特色的草山地貌,连片的草场、马英花、高山杜鹃、千层岩等,风景秀丽,有一定的旅游基础。农业产业基础较好,耕地占村域国土空间面积的34.44%,现状以玉米、洋芋种植为主,较高的海拔非常适合高山药材的种植。村域内林地资源广阔,面积占村域总国土面积的42.37%,茂密的林木也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条件。

1.2现状主要问题

产业方面:现状一产以玉米、洋芋种植、猪、牛养殖为主;二产主要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数的75%,村内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发展。有较好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观光资源,但尚未深入挖掘;三产发展起步较晚。地形及交通限制了资源融合,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对产业生产带动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文化方面:彝族传统技艺挖掘不足,非遗技艺传承困难,农文旅联合不够紧密,文化与产业融合不足,村内文化活动室、斗牛场、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齐全。

生态方面:山高坡陡、立体分布;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庄建筑风貌不统一,庭院景观缺乏规划,村内串户路未完全硬化,路面较窄,破损较为严重,受地形影响部分道路存在滑坡隐患,需增设挡墙。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生活污水随处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垃圾分类管控不严,回收利用率较低。现状部分公厕为旱厕,需提升改造。

人才方面:人才流失现象突出,新型农民培养机制有待形成,高层次人才缺少,人才体系库尚未完善,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组织方面:基层党建组织仍需深化,缺乏组织学习场所,村庄治理公众参与度低,法治德治水平有待提升。

2.规划核心思路

2.1以问题为导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旺镇乡村迎来发展需求,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用地保障。如果严格按照上位规划实施,乡村地区发展往往会受到限制,比如有的村庄整村在生态红线范围内,无法进行建设;有的村庄想进行乡村旅游建设的地块,用地为非建设用地。针对此问题必须对国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木多村规划前期进行充分调研走访,摸清村庄现实存在问题,了解居民关切重点,在“五大振兴”中,抓住每一个问题的关键和切入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结合村庄自身特色和独特资源开展规划,不搞千篇一律、内容雷同的规划方案。逐步进行项目落地,切实解决问题,突显村庄特色,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


1   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规划思路



2.2尊重自然布局农村居民点

阿旺镇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乡村生活空间布局分散,布局过于分散不利于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但传统的集中配套建设又会对村民生产造成不便。因此,从木多村特色风貌塑造以及村民生产生活习惯来看,木多村生活空间布局适宜小规模、组团式模式。小规模聚居,就是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适度引导村民形成一定规模的聚居点;组团式布局,利用农田及自然资源,合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形态。

2.3着眼项目落实编制近期项目库

为保证规划内容更加有效的推进落实,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行动计划,安排近五年内的发展项目,并编制“近期重点项目表”,作为编制成果的近期实施策略。木多村为切实落实乡村振兴,从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组织振兴几个方面整理实施项目,确定项目位置、用地规模,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规划资金筹备计划,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3.木多村村庄规划的构思、策略及措施

3.1厘清村庄发展条件、清晰村庄定位

根据村庄资源特征,结合上位规划及发展要求,确定木多村的总体定位为:阿旺彝族文化发源地、小海草山观光目的地、民族团结融合示范村、高山生态农业特色村。集高山中草药种植、生态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民族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手工艺品加工及展销、高山草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民族示范村。

结合现状产业发展基础,确定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以高山药材种植、生态立体农业、特色养殖业为主导,农产品初加工为辅,积极发展民族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

图2 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

3.2制定规划策略及措施

本文针对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这五方面总结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规划策略及具体措施。

3.2.1深入挖掘村庄特色资源,推动产业振兴

在做优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同时,深入挖掘木多村特色的彝族文化资源、小海草山观光资源、高山生态农业资源,升级改造农业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意探索,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观光项目,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进一步提升木多村一产、二产的经济效益,扩大云南参、魔芋、花椒、核桃、洋芋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增设核桃初加工厂房,新建高山药材创意加工基地,用于高山药材加工、科普、体验、销售。以期黑自然村为中心,联合周边大麻塘、火柱梁子、阿基足三个自然村,打造彝族文化体验区,经营手工艺品展销,特色民宿,利用村内生态种养殖提供的绿色食品制作彝族美食等。依托小海草山,发展观光旅游,策划星空拍摄、露营、野外训练等项目。根据产业布局增加商服用地,配建旅游服务设施,维护提升村内主要道路,为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图3 产业振兴规划策略及措施



3.2.2传承发展村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振兴

在规划中,注重对村庄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风貌及非物质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合于空间营造及文化活态传承中,丰富公共空间文化内涵,同时使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沿袭。

依托彝族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斗牛节等开展节日主题旅游,在村内新增斗牛场、文化活动广场。培养唢呐演奏、银饰制作、传统手工服饰制作等传统技艺传承人,保证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可用于表演、销售,增加村民收入。完善村内幼儿园、文化活动广场、球场、文化室、公墓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培养村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图4 文化设施布局示意图


图5 村民文化室改造示意图


图6 斗牛节(左图)、省级非遗传承——银饰制作(右上)、唢呐演奏(右下)



3.2.3提升改造村庄风貌品质,促进生态振兴

处理好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同时加大力度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打造全域整洁有序、水清地绿天蓝的村寨风貌、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生态村庄。

工矿用地修复。恢复村内废弃采砂场、采石场1.67公顷,恢复为生态用地。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林草资源保护,守住森林资源红线。

民居建设指引。规划对村庄新建、改建、修缮民居的建筑体量、屋顶、立面装饰材料、门窗、色彩、围墙等方面都作出了引导,确保村庄的风貌统一协调。

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改造3处旱厕为水冲式公厕,新建11处水冲式公厕。在15个自然村各配置1个垃圾房,垃圾统一转运至乡镇处理。村内宅前屋后种植绿化树种,美化村内环境。在村域东南角新建小二型水库一座,各自然村新建或改造高位水池,敷设给水管网。在村内增加盖板排水沟,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5个。疏通串户路,确保居民入户顺畅。

防灾减灾规划。沿村内主要道路按间距不大于60米设置市政消火栓,各村庄内高位水池应考虑消防储水容积并有保障消防储水量的措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各家各户需统一配备灭火器或在各自然村增设1-2处微型消防站。按临时避难人均面积1平方米、短期避难人均面积2平方米的标准给各自然村配置避难场地。

图7 建筑风貌控制


图8 村庄景观提升


图9 环境卫生整治

3.2.4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人才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培育新农人,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用好多元人才,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在村内两委班子成员长期培养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农业、医疗、科技创新人才。为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设电商销售中心,并培养相应电商人才。

3.2.5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息息相关,“组织+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发达;“组织+人才”促进人才安家落户;“组织+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组织+生态”促进生态和谐宜居。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以党组织建设引领村庄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组织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在村庄治理中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保证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

在木多村的规划中,规划在村委会新建一个党员讲习室、党史政策学习资料室、群众工作室,各自然村依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配置活动室,开展日常党建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压实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作为村党组织评价标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村级清单制度,严肃查处发生在涉农资金的违纪违法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阿旺镇木多村村庄规划为例,对村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聚焦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五大振兴”,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规划策略及具体规划措施,落实项目用地,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阅读7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