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引领下的民族村寨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为例

综合分院
2021-11-24

传承民族文化,振兴乡村建设。通过从公共空间架构、建筑风貌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布局和构建,较完整和系统的探索与彰显温泉村景颇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特色与景观特质。为民族村寨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探索和建设示范。


作者:黄江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及现时等诸多的原因,文化建设落后、文化自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省乡村发展的最大短板。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推进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要认真抓住机遇,在充分审视历史经验和认清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坚定文化自信,以民族传统村寨规划为突破,传承民族文化特质,构建乡村文化生态,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智献力

本文以《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为例,就文化传承如何在民族村寨规划中的运用和实践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

1、项目背景

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是2015 年被列入云南省省级扶贫攻坚“挂包帮”规划建设示范村名录的一个景颇族村寨。在国家、云南省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的宏观背景下,通过编制《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对农村扶贫建设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进温泉村扶贫攻坚工作,温泉村已实现了“脱贫、摘帽、增收”的发展总目标,实现了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农村新貌,有效落实了云南省200 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切实推进了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建设,并成为云南省展示扶贫工作成效的示范村。

2、村寨概况

温泉村地处陇川县约乡,距约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约30公里。温泉村背山面水,村落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自然生长”模式,随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布局,村落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温泉村现有人口172人,合计44户,2014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06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7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户。温泉村是一个以景颇族为主,景颇族人口占总人口96%的民族村寨。


区位图


3、村寨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村寨更新和改造建设速度的加快,温泉村的文化特色风貌和文化传承空间在步步消失,村寨景颇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

1)空间品质不高,特色风貌缺失。温泉村作为传统景颇村寨,至今较完整的延续着景颇族的生活习俗,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其自然生长的肌理和“近山近水”的空间格局。近年来虽然温泉村村庄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但人畜混居、生活卫生条件差、抗震安全隐患以及乱搭乱建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了温泉村的空间品质和景颇村寨的特色风貌。

2)整体功能缺陷,配套设施不足。温泉村景颇族文化虽总体保存相对完整,但却缺少传承景颇族民族文化的诸如办理红白喜事和民族节庆聚餐、活动等功能区域的空间载体和场所。村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布局不合理,要么远离村民集中区,要么位置较偏,已难以满足村民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品质要求。

3)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利用不佳。近年来温泉村入村道路得到明显改善,但村寨的入户道路和生产性道路通行条件仍然较差。虽然目前村寨已实现户户通电、通卫星电视,但“一水两污”设施建设、景颇族人生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火塘、柴火等问题,均是温泉村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最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村寨周边的河道、山体、绿化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也需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现状图


4、规划定位与构思

4.1规划定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乡村文化振兴关键是留住乡愁。乡村无论怎样的发展,都不能抹杀乡村精神,不能抹杀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依托温泉村所具有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和背景条件,规划以文化传承为主线,以景颇族文化为脉络,围绕产村融合发展和对景颇族特色村寨的营造,规划将温泉村定位为:云南省“脱贫致富”、景颇族文化传承示范村。

4.2规划构思

为探索民族村寨规划编制方法和建设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面对温泉村发展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规划从促进温泉村民族文化传承、保障村寨规划建设有效实施等层面考虑,规划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让村民切实参与村寨的规划建设。规划运用“众规”理念,将规划编制搭建成为各相关主体各抒己见,协调利益的平台,以村民为主导,全面摸清每户村民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问题,切实让村民有参与感和认同感,并全过程的参与到村寨规划建设中来,从而保障未来村寨建设的有效实施。

2)多方位展开对村寨品质和特色的打造。规划以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生产空间,打造纯美的乡村生活环境为目标,通过对村寨民族文化、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挖掘和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浓郁景颇文化特征的特色村寨。

3) 各级组织协调配合有效指导村寨规划建设。通过县、乡、村各级政府的协调组织以及相关企业、民族协会的配合协作,在统筹部门资源,保证政策力度,盘活发展思路的同时,能够准确的把握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引导规划,传承民族文化和指导未来的建设实施。

5、规划实践

温泉村规划作为省级示范村规划,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众规”的方式,不仅较好的提升了村民对规划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大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村民对村寨建设和景颇文化传承、建设的支持。

景观分析图

为体现温泉村特有的景颇文化特色与风貌,本次规划不仅在组织模式、规划方法,规划重点,规划深度,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更以绚烂的景颇文化为依托,以突出景颇文化为特色,通过对景颇传统文化挖掘、公共空间架构、建筑风貌打造、文化传承发扬等多层面元素的展示和构建,力求较完整的彰显和打造温泉村景颇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特色与景观特质。

5.1景颇文化挖掘

温泉村的景颇族人至今仍较完整的延续着景颇族的生活习俗,但村寨整体空间形态已较难寻觅景颇村寨特色,村寨缺少传承景颇族民族文化的空间载体和场所,景颇文化亟待发扬和传承。

村寨院落

通过实地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够体现绚丽多姿的景颇文化传承的特色文化主要有:景颇族原始“龙尚”传承文化;景颇族艺术文化 ;景颇族饮食文化 ;景颇族水酒迎宾文化;景颇族语言文化;景颇族婚丧文化;景颇族传统节庆文化 ;景颇族歌舞文化等。

具有鲜明景颇族特色的元素主要包括:矮脚竹楼;目示栋;牛头;犀鸟;象脚鼓;长刀;竹筒等 。这些特色文化和标志性元素的整理挖掘无不为本次规划提供了鲜活的创作源泉。

景观风貌分区图划图

5.2整体空间构建

为体现景颇传统村落“背山面水、依山就势”的特征。规划从景观及风貌的角度,通过对村寨展开整体布局和对周边环境的控制保护,显出温泉村富有景颇特色的村寨风貌,从而形成温泉村“五区、多节点”的景观风貌格局。

“五区 ”:即景颇特色民居风貌区;产业景观风貌区;滨水景观风貌区;外围农田景观风貌区和外围山林景观风貌区共五个区域。

“多节点 ”:即村寨入口、村中心广场、“目纵歌”旅游文化中心、温泉、山顶观景、龙尚祭祀广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其它公共空间等多个节点。

5.3特色空间打造

规划通过合理布局具有当地景颇文化特色的东西寨门、村西侧目纵歌文化广场、村中心步道空间、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龙尚祭祀”场所、山顶观景广场以及以景颇特有的文化元素为核心设计的景观小品等,充分展现温泉村的地域和文化个性,同时又通过寨桩、竹篱、牛头、图案、色彩等元素力求更鲜明的烘托出景颇村寨的景观特色。

1) 村寨入口空间
规划通过在村口修建一座新的,具有景颇族特色的牛头寨门,以此强化村寨的领域感和标志性。

寨门

2)“目纵歌”文化体验中心

规划在村寨西部入口处,打造了一个以“目纵歌”为名的文化体验中心。通过依托现状温泉资源和建设“目纵歌”广场,力求突出“温泉旅游”及“景颇文化”两大特色,提升景颇文化的内涵,同时在广场上通过设置目示栋、景颇客栈、景颇文化传承室、旅游公厕等相应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丰富和充实该中心的功能和文化空间氛围。

“目纵歌”文化中心广场

3)村寨中心步道空间

规划沿村寨中心,布置了一条北起村寨中心广场,南至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村寨中心步道。该村中心步道作为一条贯彻南北的中央景观轴,通过结合村寨商业广场、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等依山就势的相关设施建设,较好的突出了温泉村“山地”及“景颇文化”的特色。

4)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规划通过对现状文化活动中心的整治和提升改造,可以较好的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娱乐和开展相关运动的需求。

5)“龙尚祭祀”场所

规划在村寨东面建设布局了一块“龙尚祭祀”场地,以此满足当地景颇人供养太阳、月亮、天、地、山、林和水等自然鬼魂之需求。

6)山顶观景广场

规划在村寨中心,地势稍高的山顶处,规划建设了一座村民休闲观景广场。

寨心广场

7)主要道路空间建筑改造

规划通过针对现状主要道路沿线两侧建筑立面的整治改造,以此丰富温泉村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氛围,充分体现和感受景颇族传统建筑的风情和特色风貌。

5.4建筑风貌打造

规划在充分吸取当地景颇传统民居精华元素的基础上,以景颇族传统建筑的长脊短檐屋面、图腾、山墙入口的象征财富繁衍中柱造型等典型建筑文化为核心,以烘托景颇建筑的地域民族特色为目的,积极展现景颇建筑的精髓,展现景颇文化的传承。

在建筑设计中,除保留屋山头入户、长脊短檐、火塘、繁衍梁、通天报喜柱、鬼门等景颇民居特色元素外,还通过首层改进为室外过渡空间局部架空,室内空间落地等形式,展现和延续景颇民居的外貌特色。

1)平面布局

平面功能布局尊重景颇族传统生活习惯,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厨卫入户,保留火塘等功能和当地生活习俗。

2) 建筑立面

屋顶:延续景颇族“长脊短檐”倒梯形双坡悬山的传统坡屋顶形式。

墙体:延续景颇族矮脚“的特色,一层局部架空,墙面采用竹木材料贴面或白色涂料粉刷。

门窗:规划建议采用木质门形式,门头处做“人”字型顶,丰富建筑层次,同时装饰以牛头、犀鸟或长刀等物件,突出景颇特色;窗户采用仿木棕色栅格窗,镶嵌具有景颇特色的花格或雕花式样。

3)建筑色彩

规划村寨建筑色彩以灰色、白色、土黄色、原木色、深灰色等色调为主,展现一种统一和完整。

农家院落

4)建筑材质

建筑材料以地方材料为主。通过丰富立面效果,突出景颇族的地域特色。

5.5景颇文化传承

1)景颇文化活态传承

规划保护现有活态文化生活,保持现有村民的生活状态,力求将整个温泉村作为景颇文化传承的一个整体文化空间,各种文化生活完全融入其中。

寨心景观

(1)图腾文化传承

规划结合布局在村寨中的景观小品、标示物、路灯、垃圾箱以及建筑细部,通过装饰牛头、犀鸟、回纹、长刀等景颇族图腾的图案,充分展现景颇族图腾文化的魅力和特征。

(2)节庆文化、歌舞文化传承

依托景颇族传统节庆,结合规划布局的“目纵歌广场”、龙尚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通过按时举行目纵歌节、龙尚祭祀等景颇族传统节庆活动和景颇族歌舞表演,以此传承和发扬景颇族节庆及歌舞文化的风貌及特色。

(3)艺术文化传承

结合“目纵歌文化体验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通过组织开展温泉村“景颇艺术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宣传温泉村,推广景颇文化,同时结合旅游和开展相关旅游产品的研发,将景颇织锦、刺绣、绘画、雕刻及编制品积极向社会宣传和推介。

(4)饮食文化传承

鼓励村民通过开农家饭店和农副产品加工作坊等形式传承景颇美食,鼓励通过歌舞形式及旅游产品售卖等多种形式,传承景颇族“以食传言”的民族文化。

(5)语言文化传承

结合“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村民的景颇语言及文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景颇青少年积极学习景颇语言及景颇文字,使景颇文化传承不断发扬。

2)景颇文化的空间传承

温泉村作为一个以景颇族为主的民族村寨,在景颇文化的空间传承中肩负着自己的责任,目前温泉村还现存较完好的保留着景颇“矮脚”民居建筑等文化空间实体以及“依山就势”的空间肌理等。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景颇文化,规划在村寨入口处通过设置寨门、象脚鼓桥墩、犀鸟柱阵、文化柱阵、目纵歌广场、景颇文化传承(展示)室等,力求为温泉村提供更多展示景颇族文化的空间载体。

总平面图

6、实施效果与经验总结

6.1实施效果

温泉村规划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规划编制的成功范例,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良好的规划、建设示范和可供推广的经验。通过规划的引领,温泉村的建设推进高效,仅一年多时间,温泉村的村寨改造建设就基本完成,46户具有鲜明景颇特色的民居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实施率接近90%。2016年温泉村民人均收入接近8000元,带动了温泉村民脱贫致富。

通过规划的编制和指引,温泉村2017年入选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镇。《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在2017年和2018年度,先后荣获云南省和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6.2经验总结

温泉村规划作为我们设计团队探索文化传承在传统民族村寨规划中的一个实践案例,虽然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征询和汲取了村民及各层面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并取得了较好的规划和实施效果,为云南省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可供推广的经验。但温泉村作为省级示范村,在良好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撑和各方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示范性,是否达到了规划所期望的效果以及较好的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振兴,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大家的评判,还需要社会各届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项目名称: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

项目机构: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分院

项目成员:廖凯,刘长婷,杨志华,黄江峰,谢徽等



本文发表于2021年云南建筑第3期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阅读63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