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太湖水乡城镇

2021-11-24

走读太湖沿岸城镇——体验独特的水乡水城。江南水乡水城,自古以来成为了山灵水秀、富饶美丽的代名词。近时期以来,有些城市以“水乡水城”作为城市规划的性质或特色定位,这种做法令人犯难,从古至今,学界还没有对于“水乡水城”做出过科学的、权威的界定。

作者:顾奇伟



濒临太湖的城乡,历史上是公认的水乡水城,这里的水乡交通体系、空间形态以及特有的工程建筑、风貌环境是研究和解读当地地域文化的载体。

思想提炼

太湖周边的城乡,是勤俭的天堂。东南地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太湖是勤俭之美。近年城和设计界浪费和挥霍现象我感到心寒。勤和俭不可分,新建和更新,大发展和节能、节地、节水、节用资源都来自勤俭。艰苦、小康和富裕生活都要勤俭。勤俭就是“天堂的财富”。


太湖边的城乡体现了民本的人本。传统城镇的特有品质,从总体、局部到细部都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老百姓的需要成就了城镇特有品质。水陆交通分流、高位桥等都是百姓生活的精品工程。以民为本,旧区更新、城中村改造、公交优先、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是民本工程。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更是史无前例的民生工程。而沿着病危的滇池,毁木筏林,巧立名目强化别墅区开发等,要害在于损民、害民,规划设计在其中的作用显然,岂能忘本!

创意及创利。完备的水路分流、换乘的交通体系遍及江南城乡,这肯定不是历史上几个人“创特色”就搞出来的,它的形成是古人在实践中深感水之利和水之患,极致地趋利避害以备生存发展的成果。所有的高位桥,让行人上上下下地折腾,全是“有障碍通道”,但细想这又是切合“高水位水乡情理的最佳利民之创造”。这一创意完美地实现了趋利避害、并切合本土自然和人文的情理,达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了。笔者认为,创意的目的是为民谋实利,功夫应用在研究和认识本土情理和手段之巧。当前某些创意,形式之上代替了实惠,云里雾里无理可循,把城镇和建筑工程的科学理性丢得一干二净,令人感到惋惜。创意应该是最讲中国道理的惠民创造。


文化是基于文明的。自古至今的真理,在崇文、崇教、崇技、崇真才实学的文化生态中培育了各行各业中精明务实,守正创新的济济人才,太湖沿岸的村落,家家户户大门前是通长的敞廊,满铺青砖的场地,植落叶成材树一棵,为挡前排居家后门厕、污物通道专设平面简约的“照墙”。于是形成了集私家晒场和室外活动、邻里交往、村落主体空间、公共通道为一体,连绵成“公私兼顾”的村落主体空间。冬纳阳,夏有荫,整洁平和,家务农,邻里互动,行人往来,儿童戏耍,鸡飞狗跳的生活环境,显现的是村落中利己利人,自尊人的文明。因而城镇、村落和建筑文化是落地的,务实的、可体验的文明。


近年城镇建筑文化成为热题,一批项目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引向文艺领域或把一些“特具”的精神作用强加于建筑的倾向,玄秘玄乎,神叨叨,不可捉摸,不可理喻。有的干脆把建筑文化作为包装,如昆明新建的古滇王国,实为损害滇池生态的高强度房地产开发。文化建筑设计自称创意于画卷,屋顶上两个小品体现党的双百方针,由此看来一些文化部门也没有理清建筑文化。关乎大众物质精神文明的建筑文化观,也需要拨乱反正了。



作者信息

顾奇伟,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云南省勘察设计大师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阅读18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