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真,重建龙泉——以鲁甸县龙泉中学重建工程设计为例

审查机构
2021-08-25



本文通过鲁甸县龙泉中学重建工程设计的回顾小结,介绍了在灾后重建项目中,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坚持“标准化”和“单元化”的理念,因地制宜,营造一个全新的满足使用要求而又能为大量灾区重建学校提供有效参考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化校园设计项目。

作者:杨亚超



1、引言

地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深化探索所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技艺的结晶。地域文化最主要的特质便是表现地域性的自然环境,而这涉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宗教、文化、艺术、风俗等各个层面。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发展程度等的不同,进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建筑创作的过程可以折射出地域人文因素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的形态肌理,地域性的传统人文风情、传统特色建筑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的运用等。

地域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把地域文化及场所精神赋予给空间时,建筑师需要寻求合适的设计理念及技术手段通过恰当的形式将其适当的表达出来。此时应该追求适当得体的将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式以及地域文化融入建筑中,而不应该受风格主义、设计理念、技术手段以及构造方法的限制。好的建筑应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空间需求问题,并让人们从中找到属地的归属感,进而去铭记当时的历史。鲁甸县龙泉中学恢复重建工程设计正是我们在短工期,低造价等不利因素限制下,谋求建筑快速营造、可复制推广并在其中追求这种地域建筑设计思想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

2、项目建设背景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共波及云贵川三省10个县(区),108.84万人受灾,8.09万间房屋倒塌。震中鲁甸县132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震区师生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损害,教学安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龙泉中学灾后重建规划占地78.8亩,办学规模51个教学班,学生2500人,教职工200人,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及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项目组成为:学校的主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后勤服务用房。

3、设计指导思想

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坚持“抱朴守真”的原则,坚持“标准化”和“单元化”的理念,因地制宜,力图营造一个全新的满足使用要求而又能为大量灾区重建学校提供有效参考的现代化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优美环境。设计上注重考虑以下两点。


1、效率优先。重点考虑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校恢复重建,并通过项目建设为其它灾区中小学校重建工程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2、确保安全。在安全性评估基础上,确保学校选址安全、方案合理、施工便利。

4、总平面布置

项目规划最大限度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及现状场地挖填关系,结合当地日照条件,主导风向、建筑功能要求等共同确定建筑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

项目建设用地南北向高差约5米,东西向高差约3米,总体坡度不大,但场地内有多处分台,多处台地位置最大坡度超过8%。项目规划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将办公区、教学区、室外运动场地等不同功能分区设于不同标高平台上,以最简单的处理手法来消化地形高差影响。这样设计的最大优势就是便于钢结构工厂统一加工标准化的结构构件,力争最大化提高教室和寝室等基本使用单元的复用率,最大限度保证建筑单体方案的标准化统一化。

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上,主要是结合现状场地的不同分台和坡度,强调功能布局的明确有序,动、静分区合理,生活、学习分区联系紧密;强调各功能区的交通流线组织流畅安全,强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的有机整体。项目用地由北至南分为三大区域,即生活区、教学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在用地北侧,包含了宿舍楼、综合食堂及休闲区。生活区内建筑形成一个围合式的空间模式,这样方便的管理与交流,更作为生活区内部的应急避难场所。


教学办公区的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图书中心三个建筑单体以规整的U型、L型几何形体为基本要素,通过场地高差合理布置建筑位置,创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的教学中心区,并同样满足集中场地作为日常集训及应急避难的使用需求。


5、建筑设计


项目所在的龙头山镇古称朱提山,自古以朱提山善出银而著称。重建规划以“千年朱提银,锦绣龙头山”为核心,打造古镇风貌。规划要求龙头山镇的重建建筑要体现出龙头山镇的传统文化特色。

在建筑设计上,我们遵循的规划要求的传统建筑风格,并结合现代建筑功能要求,体现发展的时代感和现代特色。在具体表达方式上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传统建筑风格的抽象化处理,将这些文化元素转变成建筑语素,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文脉上的呼应。在校园总体风格上迎合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建筑整体色彩注重协调一致。建筑色彩的运用上参照民居,提倡白墙、灰瓦的主体建筑色彩。

由于规划用地条件的限制,校园未能实现化整为零,高密度小体量,与周边民居融合一体的最初设想。实施建筑的体量虽然和正常城镇中学无异,但在周围民房中也相对突出。设计中对于这类建筑,更多强调了神似和融入。首先,在整个建筑外墙材质大量采用和民居相近的外墙面材料,呼应规划提出的朱提文化建筑风格的大基调。建筑设计将抽象出来的传统文化建筑语素适当的在建筑上加以体现。在局部点缀性的使用一些类坡屋顶的建筑形式,以及极少的传统建筑檐口等装饰构件。在确保复杂、复合、多样的现代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与重建的古镇和谐共生。为了保证抗震安全和缩短工期,虽然所有校园建筑均采用钢框架结构形式,但建筑风格遵循上位规划确立的传统建筑风貌,立面造型在开窗和色彩材质设计上强调虚实对比、灰白相间的外观效果结合,形成严谨而不失变化的气质和韵律感。利用建筑形体组合来实现校园空间的丰富化,形成校园空间的变化,形成线面有机结合的校园公共空间,将现代感和地方特色、历史文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节约土地,减少建筑能耗,经比较建筑能耗状况基本合理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建筑布局、朝向和造型来获得自然采光和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合理控制门厅、走廊、楼梯间等辅助面积,使用面积系数不低于60%。为满足抗震要求,项目全部为钢框架结构,以简单的形体和最基本常见的建筑立面材质应用来呼应当地质朴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6、小结

在恢复重建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项目组面临着与常规建设工程诸多不同之处,然而通过参建各方的努力,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龙泉中学恢复重建工程最终得以顺利按期完成。在项目的设计实践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根据重建工程的工期和特点,针对地震现场施工不便的情况,在工厂设计预制后运输到现场组装的建筑构件优势十分突出,有利于施工进程。钢结构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按照。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无需支模和湿作业,楼板施工根据现场实际,调整为钢筋桁架楼承板,缩短了施工周期和难度,满足快速建造的要求。

(2)基本功能多元标准化。为提高本项目工程建设效率,并优化设计功能,降低工程造价,项目设计中参考了模数化设计的做法,在设计过程中制定学校各功能建筑的通用性模块,满足了龙泉中学以及其它鲁甸恢复重建中学校类建筑快速高效,推广适用性强的要求。结构设计上在钢结构合理跨度范围内进行模数选定,保证结构稳定性,减少钢材使用量。在钢结构构件标准化的基础上,预制组装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增强可适应性。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项目组把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应用贯彻到了具体的项目实践当中,也为如今装配式建筑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3)模块复用,灵活组合。面对造价紧张,时间紧迫,施工不易的现场状况,设计结合基本单元模块组合,采用简洁的体块组合搭配局部材质变化的点缀突出立面特点。教室模块采用7.2mX9.3m柱跨,保证视线、采光合理,声环境良好。学生宿舍模块采用6.6mX7.8m柱跨,面宽适宜,功能合理,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教师宿舍 模块采用6.6mX8.4m柱跨,一个体系,两种户型,可自由选择。

在项目设计中,由于低造价短工期和降低施工难度的要求一再提高,建设方、总包方、承建方的设计要求一改再改,给坚守在灾区一线现场设计的项目组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为了应对复杂的设计条件,设计人员与各方充分沟通,确立了以“工厂构件加工为基础,基本功能单元为元素,标准化可复制”的工作思路,用弱化常规的单体设计表达,强化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的设计手段来应对各个恢复重建现场复杂多变的设计条件。经过与建设单位、承建单位以及钢结构厂家的反复沟通中,以满足功能要求为基本目标,舍弃不必要的建筑修饰手法,正所谓“抱朴守真”,一切围绕尽快完成恢复重建这一目的。项目组确定了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等基本功能空间的尺度,并在一系列的恢复重建工程中推广应用,统一基本空间尺度、统一节点构造做法、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在之后的一系列恢复重建项目设计中,这种设计思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龙泉中学的设计过程中,建设方一再强调的校门形象给项目组带来了很大困扰,多个方案都无法获得各方统一的意见,最终还是以建筑组合形成大尺度的面宽营造了空间的序列关系,以整个沿街建筑立面全部统一到学校主入口的形象营造中来,跳脱了各种具象、抽象的大门方案,很好的形成建筑严谨、平稳、大方的气势,最终获得了各参建单位的认可。


7、后记

2014年底开始的半年多时间里,我院完成了大量灾后恢复重建设计工作,在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项目组顶风冒雪深入到灾区一线,没有地形资料就到现场实地拉皮尺测量,没有定案时间就带着文本守在会议室门“拦截”领导。昆明的同事连夜赶制方案效果图,鲁甸的驻场人员和施工单位一起研究确定节点构造做法……回想起来,原来曾有过那么多的故事。然而,当时的项目组同事根本没有时间多想任何图纸以外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

由于恢复重建工程的特殊性,常常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由于现场条件和重建时间的限制,最终完成的效果与最初的设计意图也存在不少的差距。但不管怎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所有的灾区学校重建项目均已按时完成,然而心中想起总觉得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

不久之前,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顺道再进了一次龙头山镇,想再次看看龙泉中学的使用情况。当天天气晴好,恰好遇到学生下课,原本空旷的校园,突然间就被四周涌出的学生衬托得生机勃勃,一片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看着食堂门口井然有序的就餐队伍,看着有说有笑走回宿舍的翩翩少年,一点看不出当年曾经满目疮痍的迹象。身处其中,只觉得阳光下的校园格外温暖。



(注:原文发表于《云南建筑》2021年第1期,本文有节选)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阅读2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