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基地详细规划的路径探索——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经所潞江坝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例

2023-03-15

当前,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着力把云南的生态优势、自然资源变为绿色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针对目前省内农业发展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等问题,提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省内农业科技领头羊,自然承担起建设成为国家低纬高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智库的重要作用,其提出要依托全院已有基地,搭建统一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及产品展示平台,提升农业科技辐射和展示水平。

作者:刘雨松、谢辉


然而,以省农科院热经所基地为例,基地普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成果转化和人才结构待优化、科研设施配套匮乏、文化彰显不足、与城市功能衔接不够、不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等问题,基地的水、电、路、房屋、设施等建设也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农业科技研究基地系统配套和硬件条件,难以承担科创、辐射、展示中心的作用。为此,本文以热经所基地为例,结合西南地区农业科研基地的本底和现实需要,探索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基地详细规划的编制路径。项目位置热经所基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占地1.3平方公里,属干热河谷,种植有咖啡、柠檬、木薯、油棕、香蕉、芒果等特色优势热带经济作物,具备建设成为“干热河谷区现代高原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潜力。为克服前述问题,提升科研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品质科研氛围,充分融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提出三大策略,实现全面提升。



策略探索:1、立足科研,复合功能畅通转化①强调热带经济作物优质种质培育、研究的科研主体功能向科普、教培、文化等方向拓展融合。以智慧农业理念实现基地硬件更新。完善项目基地配套服务设施,充分融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循环农业理念,以优越的条件助力创新团队培育,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省级原创成果。培育热经所“共享”基地,盘活农科院基地资源,共享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实验基地,打造共享创新型实验基地,探索创建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共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科技辐射中心。推进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空间供给,充分提供交流培训、学习观摩、科普教育、实践作业的基地空间,服务一批小微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②培育复合功能,形成重点科研项目、设施成果转化多形式多路径输出,打造全国著名的现代农业科研创新中心。搭建平台,优化布局,完善设施配套,针对所内重大科研、科创需求,配套空间生产,强化“科研+”体系,预留足够的空间作为未来科研+企业孵化器的提能空间。强调基地空间对科研人才的吸引作用,满足创新人才对空间品质的要求。规划从生活、工作和出行等方面入手,统筹“科研”与“品质”,显著改善设施条件,吸引人才聚集,建成科技强、产业强、人才强、文化强和党建强的区域省级现代农业科研院所。



2、践行绿美,极致彰显经济作物之美①突出生物景观,以资源圃、百草园、百果园展示作物之美、生态之美、农地之美。依托自然特征和科研特征明显的实验种植区,构筑大地景观,发展农田艺术景观,走创意农业路线。对于科研区较少的人工干预,凸显朴素景观和科研特征。



建筑、设施简洁设计均从属衬托地位,呼应基地主题。助力“双碳”、“生物多样性”行动,全域贯穿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理念。降低能耗,完善基地交通和展示服务体系,搞绿色农业、绿色建设、绿色经营、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宣传,引入生态建设技术和低碳建设理念,构建循环生态产业链构建,实施“互联网+热经所”,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园区。



3、巧妙嫁接,共创高黎贡明星小镇①协调打造潞江坝木棉风情体验带,延续知青农垦文化星火,植入咖啡文化、摄影文化、生物论坛等功能。依托穿越基地东侧的沿江木棉风情绿道,集中展示潞江坝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传承文化、农垦文化、观鸟文化、特色美食、民族舞蹈等,对现状知青生活区进行微改造,让文化活起来。改造房屋,配套精品民宿、咖啡体验馆、传统工艺馆、美食长廊、民族服饰馆、传承文化体验馆、沙滩露营区、花卉牧草观赏区等项目,形成市民、人员茶余饭后的游憩地。



②共创高黎贡国家公园的明星小镇。融入潞江镇镇区的整体发展,基地注重自然,与北部人文浓郁的特色小镇相衔接,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共同形成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城市功能区,紧密与潞江坝镇区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相融合,避免同质化。依托基地用地,打造热经所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热经所植物王国大观园、热经所研学旅游基地,丰富研学旅游产品类型,使之成为高黎贡山潞江坝地区开展研学旅游的重要阵地。


项目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经所潞江坝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项目机构: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院

项目成员:刘雨松,杨志华,谢辉,苏宏伟,曹南薇,刘俊宇,杨骏骅,王七林,李茜楠,尤丹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阅读2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