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区型小城市建筑风貌引导研究——以昌宁县美丽坝区规划为例

2023-03-15




坝区小城市的建筑风貌受其空间尺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视觉感知角度多元立体,同时,坝区建设用地紧张,在立体视角下局促高密度的城市布局导致建筑风貌对城市特色和形象的塑造变得更加关键。本文以昌宁县美丽坝区规划为例,通过研究坝区空间特征和建筑风貌的相关问题,对坝区小城市的建筑风貌控制引导进行探索。


作者:何笛


坝区作为一个空间载体,近年随着云南省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镇化的推进,依托坝区而建设的小城市已经成为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小城市的建筑风貌受地方建设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影响,城市趋于千城一面,地方风貌特色逐步衰弱。对于这个问题,山地小城市可以利用丰富的空间肌理来化解风貌问题,而坝区往往是重要耕地资源的聚集区域,在耕地保护要求下坝区小城市往往布局集中紧凑,这使坝区小城市极易造成千坝一面,因此建筑风貌就成了塑造坝区小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昌宁县城所处的“昌宁坝”海拔约在1500米~28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昌宁坝整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状。地势东西高中央低、北部高南部低,中部为田园坝区,如此地形地貌使其更具有“坝子”的围合感,也使昌宁县城具有了多元立体的被观察视角。现状城建成区面积约为9.8平方公里,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与146平方公里的昌宁坝仍将保持“小城小坝”的和谐空间关系。

昌宁坝区总体景观环境非常优秀,但是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要素被人文景观要素所代替或遮蔽。坝区内城乡经济与城乡风貌并存,居民自建房和地产开发导致坝区内各类建筑质量和风格参差不齐。新区因缺乏明确城市设计指导,建筑风貌统一协调不足,特点不突出;老城历史久远且建设量相对较大,受空间密度和外立面风化影响,风貌形象略显衰败。

图二昌宁风貌现状

建筑风貌引导思路

昌宁坝区内城、村、田、山的空间格局特征明显,随着昌宁水、路、空、铁四位一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未来城市各个入城方向将成为昌宁重要的形象展示面,规划结合现状基底和城、村、田、山空间结构布局分析,制定城市建筑风貌的分区引导管控方法,通过对整个坝区进行分区引导的方式,让昌宁县城的建筑风貌能产生循序渐进的视觉感受和主次分明的风貌特色,达到基于现状基底来立体全面展现和打造昌宁多元的城市形象、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美丽坝区目标。

图三 昌宁美丽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昌宁坝区内各区不同的风貌特点和三生空间布局情况,研究划定5个风貌引导分区,分别为中心城区风貌区、城市新区风貌区、山林田园风光区、新型工业风貌区、特色乡村风貌区。

图四   昌宁坝区风貌引导分区


建筑风貌分区引导(1)中心城区风貌区,作为城市的老城区区域。该区域将继续保留原有的空间肌理格局、空间尺度及建筑风貌,使城镇建设始终具有历史性及传承性,同时结合昌宁传统文化元素,对县城沿街建筑进行外立面风貌改造。新建建筑融入昌宁地方特色,形成简约、实用,但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风格。

图五 中心城区风貌区


(2)城市新区风貌区,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南片区区域,周边被山体、农田与水系所环绕,生态基底良好。该区域将充分利用山体与林地资源,规划形成自然与城镇相呼应、独具山林城镇特色的新城风貌区。新、改建建筑风貌将采用疏密有致的组织方式,形成空间立体多变、风貌特征鲜明的新城风貌区。建筑风格以传统昌宁居住建筑风格为主,注重地域性建筑符号的运用,旨在形成特色鲜明又经济实用的建筑风格。

图六 城市新区风貌区


(3)山林田园风光区,为城市发展的外围景观环境区,该区域将保持其山林田园的环境特色,建设具有昌宁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观景和休憩的服务设施,避免现代化的永久建筑出现。农业生产性建筑和其它景观构筑物的建设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但作为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除外。

图七 山林田园风光区


(4)新型工业风貌区,作为城市的产业发展片区,该区域主要为工业建筑,形象应简洁、大方,体现结构感及体现昌宁本地文化特色。新、改建产业社区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实现建筑风貌的“产城融合”。建筑立面以简洁、美观为主,可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建筑立面开窗的不同组合丰富立面形态,也可采用立体设置边坡屋顶形式,使得工业建筑风格与区内建筑更好的融合。建筑墙体色彩以高明度、低纯度的纯红褐色系为主,灰色与白色作为辅助搭配,建筑屋顶以灰色为主,禁止使用蓝色等突出色彩的零散屋顶及光污染严重的屋顶材质。建筑材质应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处理方法,使整体结构更加轻盈,改善建筑的体积感、环境空间感,使建筑外部特征显得不刻板。

图八 新型工业风貌区


(5)特色乡村风貌区,作为县城周边特色风貌区,该区域围绕乡村自然环境与布局、民族等核心特色,充分挖掘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结合原有生态农田和昌宁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特色,避免现代风格的民居和公共建设出现,将该片区打造为能展示昌宁地方乡村特色的乡村风貌区。建筑风格以传统民居建筑为主,村庄居住建筑以2—3层、10米以下较为适宜。新建居住建筑不应高于6层,高度不宜大于20米。主体建筑屋顶和立面可适当采用传统元素装饰,建筑屋顶可适当采用平屋顶与坡屋顶相结合的形式。建筑色彩以当地传统民居色彩为主,主要为低明度、低纯度的黄色、褐色系为主。同时强调建筑与院落的协调,在庭院内部保留部分农田菜地,延续居民传统的生活和耕作方式。其中在历史文化遗存丰厚的农村中,应对村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评估,进而提出对有价值的民居、街巷、历史遗迹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在少数民族的村寨,要特别重视保护特色民居、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乡土景观。

图九 特色乡村风貌区


结语在昌宁县美丽坝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昌宁坝区空间特色,进而提出风貌分区引导的策略,以此形成坝区小城市建筑风貌塑造的逻辑模型。坝区小城市的建筑风貌受特殊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建筑风貌的视觉感知角度多元。希望通过对坝区不同区域不同现状特征的建筑风貌进行分区引导控制,让坝区内的建筑风貌规划更适应区域内不同的城乡单元和地块区位特色,让建筑风貌管控具有更好的实施性和展示性。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阅读38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