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政策层面的扶持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数量将会不断提高,同时二三线城市也将越来越普及,与之配套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也应随之完善,新能源充电设施专项规划也将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背景下,充电桩规划的科学布点则是这一类型规划中的重点,用以支撑规划中站点的布设,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集约化,本文通过对宁洱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在depthmap和Aecgis分析的帮助下,实现在充电设施专项规划中关于站点布设的理性抉择,并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规划评价,阐述了在该类专项规划中理性模型的运用和作用。在新能源充电设施专项规划成为趋势的同时,借助空间句法模型和arcgis分析在规划过程中的理性抉择将是未来规划科学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图1:技术路线(来源:作者自绘)
Depthmap是建立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软件,通过建立相应的基础模型应用于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基础来源于比尔·希利尔的《空间是机器》中关于空间组构的阐述,即复杂系统中任意一关系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所有关系,并不局限于空间本身,而是完整的城市系统中各空间之间的联系。本次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宁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路网提取宁洱县道路,以dxf文件形式导入depthmap建立空间句法axial map轴线模型。在轴线模型建立后Node Count验证路网是连通的,证明模型可用开始模型分析解读。(1)整合度分析整合度用以反映宁洱道路系统中某一路段与其他路段之间的聚集或离散程度,衡量路段吸引达到交通的能力,越接近红色表示整合度越高,越接近蓝色表示整合度越低,整合度越高的地方道路可达性越高.整合度越高的路段,可达性高,中心性越强,活力越强,越容易聚集车流或者人流,形成城市中的活力核心,而活力核心也将通过相邻道路空间的联系,将其活力辐射到整个系统内。城市活力核心是一个城市主要人群集聚和商业服务等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空间,商业服务人群对充电桩需求的活动行为是以短时间停放并充电为主,充电行为以短时间快充为主,针对这一特征,站点的布设考虑更多的面向快充,即直流电充电。
图3:路网选择度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图4:路网平均深度值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图5:基于OD时间成本的路网可达性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图6:步行服务范围可达性(来源:作者自绘)
图7:车行服务范围可达性(来源:作者自绘)
对于车行后长时间停放发生充电行为的人群充电需求的提升方式则是通过对相应现状条件(用地条件、变压器条件)限制下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桩数和快慢充配比(交流直流电)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
表3:宁洱县规划充电设施服务步行可达性覆盖水平提升统计表(数据来源:作者自绘)
表4:宁洱县规划充电设施服务车行可达性覆盖水平提升统计表(数据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