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缦酒店是国际著名的顶级高端会员制精品度假酒店品牌。位于丽江的大研安缦酒店是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倾心规划、设计的建筑作品。开业运营多年以来,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感、“低调而奢华”、寻求安静、平和的酒店性格特征,使旅客能尽享丽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体验感,成为国内顶级优秀度假酒店项目的标杆。同时,大研安缦酒店也为云南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半山酒店”的建设树立了典范,其酒店选址,设计策略,建造标准,运营体系,后期维保等全寿命周期的经验体系都值得研究借鉴。
注:本项目品牌名为“大研安缦”
作者:王珂 康忠学
安缦酒店属于国际顶级高端会员制精品度假酒店,全球范围内拥有14 万会员,他们把分布于全球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地区的充满地域特色的安缦酒店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尽情享受各地安缦酒店带来的异域文化体验感。浓郁的地域文化感、“低调而奢华”、寻求安静、平和是酒店的重要性格特征。作为民族文化大省云南的本土建筑师,我们有机会承担丽江安缦酒店(图1) 从规划到建筑设计全过程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安缦酒店品牌的地域建筑价值取向正是我们的建筑创作追求的重要目标。
丽江安缦酒店建筑规模16026 m² ,35 间客房,12 套独立院落,是国内第三个投入使用的安缦酒店。之前的北京颐和安缦酒店、杭州法云安缦酒店均是在既有建筑基础上的装修改造项目,相比之下对于全新建造的丽江大研安缦酒店项目来说意味着建筑师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图2 设计鸟瞰图
图3 基地原貌
丽江安缦酒店地处丽江大研古城狮子山顶(图2),这里是大研古城与丽江新城区的分水岭,西临丽江新城,东接大研古城,南望万古楼景区,北眺玉龙雪山。用地北、东、南三面均与古城原有民居相比邻,其中东北侧接县级文物保护建筑文昌宫。项目原址是丽江电视塔及设备用房等配套设施所在地,高耸的电视转播铁塔对整个大研古城风貌来说如芒刺在背,(图3),与古城格格不入,对古城风貌具有破坏性影响(图4)。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此地属于恢复传统民居区域,为此当地管理部门结合对狮子山的环境整治工作对电视塔进行搬迁,并引入安缦酒店。
图5 总平面图
面对安缦酒店设计任务,我们把追求传统风貌、地域特色,实现酒店与古城的“无缝衔接”作为建筑创作的首要任务,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寻求建筑“大隐于市”,使酒店建筑成为古城空间肌理自然延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把寻求包括空间肌理、建筑形态、建筑材料、工法、景观等元素作为全面融入古城的设计要点。
1 总图布局的自然生长与“无缝对接”
现状地貌形态总体为南北走向带状,中间高向南北缓降,大部分地段地势较为平缓,局部地段高程变化稍大,用地条件对酒店的房屋建设比较适宜。我们把民居特性的表达作为创作的切入点,力求把传统民居的院落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自然、融洽关系在这里得到体现。“因地制宜”是传统民居自然美的成因之一,我们的总图(图5) 布局延续了这种自然伸展的状态。由于建设用地被中间一条村民常走的传统小路划分为南、中、北三个部分,在保留这条小路基础上规划布局因势而为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分区。北区靠近文昌宫,用地面积最大且相对方正平缓,这里布置了酒店大堂及公共设施,另外就是标准客房,同时利用地形高差布置了地下车库及地下辅助用房;中区、南区用地面积依次递减,且用地呈狭长的带状,这里均布置独院式客房。
设计尊重丽江古城传统建筑,提炼并运用街巷、敞廊、院落等地方建筑语言组织和设计空间形态。为实现与“坊坊相接合院式”民居自然形成的古城街巷空间肌理自然衔接,我们尽量少地改变项目边界与现状环境的关系,比如保留现状小路,使其成为联系酒店三个片区的内部交通与市民出行的共享道路。化整为零的建筑群体和各院落间“无序”而自然的比邻关系突出的民居特质,无边界的客房区使这些客房院落如同民居一般独立或群聚地展现在路人眼前,形成开放式的空间格局。当游客从古城中心区向西拾阶而上狮子山时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酒店区域。另外,对原有边界区域的植被、铺装尽可能保留,特别是与文昌宫相近的区域,在保护好文昌宫的同时也要尽力确保其环境的原真性。
规划布局突出的酒店客房的景观视觉感受,确保古城或玉龙雪山两个重要景观元素之一可以收入客房眼帘,为此竖向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因素,甚至刻意夸大了院落之间的高差关系,并因此而获得了高低错落而丰富自然的民居形态,也使各院落空间的日照时间更加充足。
2 空间形态与尺度的把握
丽江古城的布局和空间形态具有自然、随意、尺度亲和、形态质朴的特点,民居多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我们提取了L 型为院落组合的基本因子,“因地制宜”地进行平面空间组合,突出院落及相互之间的自然性和随意性,即便院落间因地形原因出现夹角也不在意,反而以此凸显传统民居自然、自由的特点(图6)。
图6 SPA 露天泳池庭院
由于酒店的大进深和层高需求往往导致建筑体量大于传统民居,不利于表现纳西民居的亲民朴素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出现“鹤立鸡群”的状况,这正是一幅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图景,因此尺度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除尽量优化结构形式以降低高度外,往往对屋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弱化建筑体量感以求得亲和质朴之感,比如通过降低建筑中楼梯间位置的屋顶高度,打断了原有屋顶的连续性,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屋面层次,既丰富了轮廓线又削减了体量感,这种方式往往得到较好的尺度控制效果。对于安缦酒店建筑体量最大的大堂的处理也采取类似方法(图7),结合平民化的双坡顶设计,通过对坡屋顶在水平和竖向的分段设计,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感觉,削弱了体量感,提高了建筑民居化、亲和力,使大堂设计实现了低调、平和的初衷。
图7 大堂后院北望玉龙雪山
3 建筑形式、材料与工法
我们认为反映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朴实风格特点的一些民居符号应该在酒店设计中得以体现。比如悬山屋顶,暴露在外的木构架,钉于悬挑出山处于檩条端部的搏风板、蝙蝠板(悬鱼板),悬出较深的山尖部分,适中的比例,简朴而有对比的材料。甚至山墙下端的围护墙与上端的山尖两部分之间的“麻雀台”,下部厚重的石墙与上部轻巧的木构架形成对比,包括和谐而又素雅的色调等等都不应该缺席。
形成本土建筑材料与工法也是建筑地域性、地方性特色的重要表达元素。设计提取了当地传统民居建造元素,以达到自然不留痕迹地融入丽江古城的目的(图8)。地面以上建筑我们均采用本地木结构体系为基础结构,提炼采用了诸多本土建筑材料,包括香格里拉高原松木、五彩石,大理剑川的青瓦、青砖,以保证建筑表情的本土化。在工法方面,坡屋顶“起山落脉”的本地化做法,石脚墙的无浆沟缝、“暗葫芦、暗八仙”的石块图案拼接做法都表现了工艺的“原真性”。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解决许多安全性问题,传统工法与现代功能、现代材料相结合的问题。比如需要改变传统做法,把木结构体系与外围护结构“脱接”以满足抗震要求,外围护结构的节能作用及构造安全性问题,屋面防水材料与传统工艺对接的问题。
图8 从文昌宫院子看酒店一角
4 专业团队的协作
丽江安缦酒店的设计工作是多个团队多专业共同协作完成的。除我们规划建筑设计团队外还有设计咨询、室内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设计等专业团队,其中不乏名师名匠,特别是世界著名室内设计大师JAYA 先生主持的室内概念设计方案,北京BHD 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张光德先生团队的全程咨询服务让酒店各项专业团队的设计工作得以高效携同推进并精准实施。当地名匠李阿凡先生作为我们聘请的技术顾问,专司细部构造设计,以保证建筑气质的本土化。以上团队和名师名匠的专业性给建筑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和技术支撑。
图9 庭院景观实验
图10 定型庭院景观
尽管如此,初期的建造过程仍出现了返工的现象,比如由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对室内木结构尽高要求的不一致而导致样版房二层以上拆除重建;大家一致看好的具有浓郁本地传统特色的芳郁院落、花溪流水造景样板工程也被业主认为不符合安缦酒店的要求而被拆除,代之以一棵树、一片草及环绕的石板铺装。现在回顾来看,这些“折腾”或许都是追求高品质过程中国际化与传统碰撞带来的难以避免的代价。
不管怎么说,作为建筑师我们在丽江安缦酒店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均收获颇多。其中不仅仅加深了对传统建筑、地域建筑的理解,而且对于在如何处理好传统“原真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对于山地类旅游度假酒店景观视线组织、竖向高差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也有了更高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高端酒店的管理运营理念,国际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建设标准与当地传统结合等全方位多角度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云南省建设类似“半山酒店”等地域特质建筑来说,丽江安缦酒店的建设从规模、项目选址、设计策略、建造标准以及运营体系各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案例。毋庸置疑,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来讲,丽江安缦酒店的创作实践都凸显了传统的价值。
摄影版权:图1 杨昶拍摄其余本工程组
技术图纸:本工程组
项目组成员:王珂 杨健 康忠学 张毅 刘志国 周开银 张锐
罗仁 杨显丽 文勤 潘建峰 郑建国 李颖平 李明 赫平 杨玺 李蔚川 普荣贵
作者信息
王 珂,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总工,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康忠学,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发表于《云南建筑》总第174期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