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澜沧江峡谷的深邃,可以感受到傈僳族的好客,更可以感受到阿尺目刮舞蹈的原生美,这就是傈僳族古村——同乐。
作者:杨加平
同乐古村位于香格里拉之心——维西县的高山峡谷间,湍急的澜沧江穿峡而过,哺育着大江两岸的古老民族。由于同乐村地处遥远而偏僻的大山中,受到外界文明冲击较小,从而使得这里仍保留着良好的生态和原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也正是交通的不便,造成了同乐村大部分人生活的贫困,全村共有贫困户106户,共435人。
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制约同乐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是全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的制约。同乐村所处区域为山区,自然坡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虽然近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作为将来产业开发,仍是制约同乐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
在对同乐村的调研结果分析基础上,村民也认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交通条件的制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
发展潜力:
同乐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目刮”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傈僳族的文化、 生产、生活在同乐村都有集中体现。发展文化旅游,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竞争力优势。
首先,从当今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当前旅游者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逐渐向文化、考察、探秘等专项旅游转变,同乐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旅游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其次,依托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建设,维西县旅游业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丽维、香维、维通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更将极大改善周边交通能力,进一步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为同乐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技术路线:
旅游扶贫规划,本质上是产业规划,是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重点在于如何筑巢引凤,加强自身,用好助力,解决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从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从工作路线上,在前期工作中,对旅游扶贫对象的资源进行精确摸底,在规划阶段对相关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针对目标建立相关项目和推进体系,明确开发主体和时序,并对相关运行策略和政策制定提出指导性意见。
规划内容:
1、总体定位
三江秘境
天人同乐
2、形象定位
世界遗产——三江并流核心腹地的文化瑰宝
中国傈僳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域
中国最具特色的傈僳族建筑文化代表
中国最完整最有生命力的傈僳族博物馆
3、旅游形象logo设计
4、旅游线路规划
在旅游线路规划中,首先把同乐村放到整个大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中来考虑,其次在根据同乐古村现状分析、市场及客源分析以及产业规划来划定的目标。思考旅游大环线能为我带来多少游客?为了吸引游客我要做那些方面的配套?我已经有什么了?还欠缺什么?
通过分析,从地方文化渊源和背景来看,同乐村不应当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应当与叶枝镇现有的旅游资源整合,构建完整的旅游体验。结合叶枝镇的各名胜古迹与遗存,能够更完整地构建傈僳族从过去到现在社会结构,行政制度,生活状态,生产方式、文化发展的脉络关系。叶枝同乐协同进行旅游产业打造的思路,也可以利用叶枝镇现有的公共和旅游服务设施,作为同乐旅游开发前期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可将整个旅游周期丰满到1-1.5天。真正实现从过去观光游到体验游的转变,实现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增加村民的收入。
5、同乐村规划总平面图
6、同乐村旅游功能布局
7、旅游产品规划——阿尺目刮表演
7、旅游产品规划——传统工艺体验
7、旅游产品规划——传统服饰制作
7、旅游产品规划——传统服饰制作
7、旅游产品规划——传统民居参观
7、旅游产品规划——节庆活动
7、旅游产品规划——节庆活动
规划特色:
1、从大旅游、大交通的发展来思考同乐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构建同乐旅游小环线,融入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通过大环带动小环,最终实现规划目的。
2、有序导入、适度开发,保证品质。同乐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原生态的环境和文化,规划通过游人的有序导入,古村的适度开发,保证了同乐原生环境和文化不被破坏,给游客最好的体验。
3、村民参与建设、保护,做旅游发展的主人。村民只有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意识到景区的发展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才会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4、创新利益分配,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大力鼓励村民以个人或者集体的形式,参与到景区旅游服务、住宿、餐饮等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年终以股份红利向村民发送。
5、贫困户精准指导。因户制宜,划分直接参与旅游、间接参与旅游、未参与旅游与直接补助四类人群,通过旅游业发展来受益。
规划实施效果:
本规划通过2年多的实施,贫困户收入已明显提高,并已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游客数正逐步增加。
项目名称: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旅游扶贫规划设计部门:城市规划联合设计机构设计团队:孙承鹄、艾迪航、谢菁、杨加平、白帆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