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调查

2024-07-17

图片


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保留状态,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挖掘传统资源价值,提出合理化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支撑,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摸清昆明市20个传统村落现状,了解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情况,分析传统村落现状存在问题,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信息。
对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以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实地信息采集,摸清搞实传统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寻、问、记、对”的工作方式进行信息采集,通过“逐村走、逐项走”,保证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作者:陈亮

一、保护发展与活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村落人口方面
由于易地搬迁、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等原因,大部分村落常住人口率偏低,存在原住民流失和“空心村”的问题。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失,导致村庄缺少了活力和原真的生活状态。
(二)传统村落资源保护传承方面
部分传统村落内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穿插,现代建筑风貌与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导致村落整体风貌发生变化。由于年久失修或常年无人居住等原因,传统村落内均存在传统建筑破损、倒塌的情况。掌握传统建筑建造工艺的工匠缺失,修缮和新建建筑与现状传统建筑存在明显差异,缺乏对历史建筑的申报和挂牌保护。部分传统村落内古树名木众多,但存在未挂牌保护或未认定的情况。
(三)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方面
部分村庄存在供水水量不足,供水管网老旧破损,管网管径不足,未配套污水管网或污水管网不完善、配套设施不满足需求等问题。
(四)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方面
微型消防站存在装备不达标、规模小的问题;存在未配备室外消火栓或消火栓数量、分布不满需求的情况;大部分村落无消防水池,有部分村落的消防水池存在无水源或未配套管网的问题;落消防力量不足,缺少专职消防队;村内道路狭窄或高差较大,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五)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面
全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率较低,大部分传统村落是“只保护未利用”,缺乏整体规划策划。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形式单一、同质化特征明显,特色化挖掘不够。由于交通条件限制、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等原因,传统村落的“吸引力”不足。
二、调查总结
(一)传统村落整体保护方面
全市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取得实效。全市传统村落实体空间、整体村落格局风貌保存较好,传统建筑、街巷肌理、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遗产和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生态景观得到有效提升。
大部分村落山水格局,周边相互依存的环境虽然得到较好保存。但是部分村落由于修建公路、村内道路等对村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村庄山水格局   照片摄于2023年)

图片

(二)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面
全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有待加强。整体活化利用率不高,且尚未形成“自身造血”能力,仅靠政府投入资金难以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性的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模式简单粗放,特色资源挖掘不足,未融合周边旅游资源形成连片发展。
图片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建筑   照片摄于2023年)

图片


(三)传统村落配套设施方面
全市传统村落均配套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消防设施等,但存在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消防设施缺口较大,存在生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对村落人居环境的提升、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
(四)保护工作推进方面
传统村落申报成功后,20个传统村落均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级政府高度关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都有效的促进了传统村落的保护。
三、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建议
(一)加强传统建筑保护,培育传统工匠
加强对文物、历史建筑的申报、挂牌保护,对符合保护对象认定标准的传统建筑,按程序申报核定为保护对象并进行挂牌保护。将传统建筑按照保护类、修缮类予以保护。加强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对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要素进行普查建档,对传统工匠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册,聘请传统工匠开展技能培训,组建传统建筑修缮队伍。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
整合各类资源,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按照规划建设要求,配套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三)强化消防安全保障
明确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重点抓好消防设施建设,配置消火栓、灭火器,建设消防水池。针对传统村落特点,研究并制定针对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消防对策。健全传统村落消防培训、教育制度,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加强节庆消防巡管及专兼职消防力量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传统村落的消防应急能力。
(四)加强分类保护引导,促进集中连片发展
综合传统村落本底要素,将传统村落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类型特征,提出保护与活化引导策略。引入优势企业,充分挖掘并发展壮大传统村落的优势特色。并将优势特色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深度挖掘传统村落内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游艺杂技、民间美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生产制作过程展示、建设传习培训场所和乡村公共文化场地等方式,活态传承,构建独特的非遗文化品牌。
(六)培育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构建农耕文化全域旅游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自然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土文化展示、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生产、民俗风情歌舞表演、民族文化竞技活动、特色饮食等符合传统村落特点的产业项目,把全域旅游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挖掘民族文化,发展特色商品,形成系统产业链。
(七)建设数字乡村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多个维度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历史要素分类记录,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储存整理,以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形式,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永久保护与传承。加快推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以及数字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文化遗产的保存、共享、展现和传播,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数字化转型。
(八)创新保护发展模式,多为举措强化保障落实
整合传统村落资源,对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探索适合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模式。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保护者、传承人、创新人的奖励,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经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保护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的共识。

图片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阅读13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