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全景图
街区内房屋受损图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建筑年代 | 街区内建筑年代有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解放初期及其他时期,其他时期的建筑占比最大,其次为民国时期建筑。 |
建筑质量 | 街区内建筑质量分为建筑质量好、建筑质量一般、建筑质量差三类,其中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占比最大,建筑质量好的建筑次之。 |
建筑高度 | 街区内建筑高度分为一层建筑、二层建筑、三-四层建筑、五层及以上建筑四类,街区内以二层建筑为主,五层及以上建筑较少。 |
建筑风貌 | 街区内建筑风貌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建筑四类,街区内以其他建筑为主,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最少。 |
用地 | 街区以生活功能为主,并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其次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街巷 | 街区内街巷分为特色街巷、主要街巷、次要街巷三类,其中特色街巷指茶马古道(仁民街),串联街区内各主要街巷,主要街巷指北门街、平政巷、来龙巷、文化巷,其余为次要街巷。 |
灾后民房分类实施图
2、街区整体风貌提升措施街区整体控制。保护“山—城—水”的山水形胜关系,提出“退、减、管”的措施,保护飞凤山、古城(街区)、漾濞江、雪山河这些独立的单元及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街巷分类实施。以仁民街为主要街道,纵向布局有文化巷、来龙巷、平政巷、周家巷、汪家巷五条巷道,整体形成“一街串五巷”的空间格局。按照“保护街巷”、“整治街巷”两类进行分类实施。
街巷分类实施图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图
重点改善、整治建筑。包括仁民街(博南路)两侧建筑122栋建筑、构筑物以及31处建议历史建筑。
重点改善、整治建筑图
重点空间分布图
项目名称:《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震后修缮恢复重建试点—漾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上街历史文化街区震后修缮恢复实施方案》
设计部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设计分院
项目成员:刘鑫、杨颖、李杨洋、赵思法